目 次 Contents

10:2 (No.93) Dec 2018

圖資與檔案學刊

故宮研究主題與作者群分析:以1966年至2017年《故宮季刊》與《故宮學術季刊》論文計量研究為例 / Research Theme and Authorship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e Literatures of the NPM Quarterly and NPM Research Quarterly, 1966-2017

葉淑慧 / Shu-Hwei Yeh 本研究旨在利用書目計量法,整理與分析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於1966 年至2017 年刊行之《故宮季刊》與《故宮學術季刊》期刊論文,計936 篇,探討故宮研究主題分布與特色內涵,並且針對作者群進行文獻類型、機構及國別分布等現況分析。經歸納與分析,以中國明、清朝代之書畫、古器物及歷史主題研究為中心,其次為考古與圖書古籍主題,尤對銅器、玉器、瓷器、中國山水畫之文物研究最感興趣,且與藝術、文物考古、中國史地類研究領域最為相關。逾97%論文由作者個人單獨研究及發表,逾半數論文由14.7%的作者所撰寫,作者群有集中於特定研究者的現象,作者所屬機構分布14 個國家或地理區

線上閱讀全文

從網站管理者視角分析圖書館網頁無障礙檢測結果 / An Evaluation on Library Websites Accessibility: From a Webmaster’s Perspective

林巧敏 / Chiao-Min Lin 為瞭解新版網站無障礙規範實施後,圖書館網站符合規範的情形,本文以無障礙網頁檢測工具Freego 2.0 找出25 所國立與公共圖書館網頁無障礙設計的共同問題,並藉由焦點訪談法分析六位圖書館網站管理者或網頁設計者,對於無障礙網頁設計及規範的認知,藉此提出圖書館網頁無障礙設計之建議,以落實圖書館資訊取用平等服務之目標。研究結果顯示被檢測之圖書館網頁通過率不高,主要的錯誤問題是對於圖片、表格與網站標題缺乏替代文字說明,致使身心障礙者無法讀取網頁資訊。根據研究發現,建議圖書館界可發展出符合標準的網頁設計模版,並經由身心障礙者實測修正網頁設計問題,以提升

線上閱讀全文

數位內容策展在大學校史館的協作與應用 / The Collab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ontent Curation in the University Archives

黃靖斐、陳志銘 / Ching-Fei Huang & Chih-Ming Chen 數位內容策展是指透過篩選機制,依主題方式將數位資源進行匯聚、精萃、洞察、混搭與時序化處理,經資訊組織後採用單一或結合多種方法呈現優質內容的過程。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大學校史館也開始應用數位策展以便多元化、即時化及互動化呈現校史檔案內容,藉此擴展觀展者的視野並希望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本文從數位內容策展的內涵及執行階段談起,探討大學校史館在數位內容策展之專家協作、群眾外包與虛實展覽間的協作關係,提供有關數位策展的發展原則,如何選擇好的數位策展工具,列舉數位內容策展在大學校史館較常見的應用方式,與幾個較具創新

線上閱讀全文

檔案數位互動展之觀眾滿意度與教育效果研究:以「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為例 / Visitor Satisfaction and Education Effects in Interactive Archive Exhibition: Taking “Tong-An Ship New Media Art Exhibition” as Example

吳紹群 / Shao-Chun Wu 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以圖文看板為主的檔案展亦開始以數位互動方式展出。然而目前國內有關檔案展覽之研究較少,而少數研究檔案數位多媒體展之研究,也多由機構面角度出發,尚無由觀眾面出發的研究。本研究以故宮清代檔案為基礎發想之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為例,以問卷法量測觀眾對此檔案展之滿意度,也採用「總體學習成果模式」(Generic LearningOutcomes, GLOs) 設計問卷,分析觀眾之教育效果,並以SPSS 第21 版進行統計分析。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檔案數位互動展觀眾滿意度及教育效果方面之特性,並提出提升檔案數位互動展觀眾教育效果之建議。DOI: 10

線上閱讀全文

1950年代臺灣事務管理改革下的檔案管理人員培訓與制度建立 / Archivists’ Training and Institution Establishing in General Management Reform During the 1950s

吳宇凡 / Yu-Fan Wu 事務管理人員訓練委員會對於政府遷臺後,爾至《檔案法》頒布前之文書、檔案管理人員培養與制度規劃影響甚鉅,尤其所頒訂《事務管理規則》與手冊,對於行政院秘書處接任文書、檔案管理業務時,成為全國各機關作業依循之圭臬。本文為填補政府遷臺後檔案教育與制度發展脈絡,透過歷史研究法分析並爬梳1950年代行政院所推動事務管理人員訓練委員會,及其所制訂《事務管理規則》內容與歷程,以瞭解1950 年代臺灣在面對檔案管理各項問題所欲開展之新制度與想法,從而構建政府遷臺後檔案管理人員教育發展之歷史。DOI: 10.6575/JILA.201812_(93).0002

線上閱讀全文

歷史路口的抉擇:1949-1966年中國大陸檔案學教育發展路徑研究 / The Choice at the Crossroads of History: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h of Archival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from 1949 to 1966

張衍 / Yan Zhang 中國大陸檔案學界主流的觀點認為:中國大陸在1952 年重構檔案學教育時,面臨「一無教員、二無教材、三無經驗」的困境。事實上,自1934 年到1949 年間的十六年,民國檔案學教育在辦學機構、教師和專著三個方面給中國大陸留下了頗具規模的檔案學教育資源。但這些不符合預期的檔案學教育資源在初期並未被啟用。中國大陸轉而向蘇聯求援,在蘇聯的幫助下,全盤移植蘇聯檔案學教育模式,而後才開始有選擇的啟用部分民國檔案學教育資源並著手將蘇聯檔案學教育模式「本土化」,打造符合國情的中國大陸檔案學教育體系。DOI: 10.6575/JILA.201812_(93).0001

線上閱讀全文